39歲前必須領悟的75個道理
(2007.2出版)

邁入中年期開始,四十歲的男性就被稱之為「歐吉桑」,女性則是「歐巴桑」,儘管大家都覺得習以為常,不過那個被叫的本人恐怕就不那麼認為了。

「應該安於現狀,繼續待在這條延長線上嗎?還是應該考慮其他的轉機呢?」在即將步入四十歲之前,每個人會有如此的迷惘吧!以四十歲為期限,努力過完第一階段的人生,那麼,三十九歲的生日就位於關鍵點上,等到邁入四十歲的時候,就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與方式,只要有心計畫與準備,任何形式的第二階段人生,都是垂手可得。現在,人類的平均壽命已超過八十歲,以四十歲為區隔,第二階段的人生更顯得長久,而且累積了過去四十年的人生經驗,未來更能經營出愉悅且充實的生活。為成就第二階段人生,愈早準備蓄勢待發,愈能接近自己所期待的目標。   ( 點選繼續閱讀,可以看目錄和試讀文章:28歲的人都想換工作、30、40歲的人價值何在?)

 

那麼人生不管活到什麼歲數,仍是大有可為

但是切記要把握

三十九歲前的人生耕種第一期

三十九歲的生日是人生重大的轉換期,從此即將邁入人生的後半段,三十九歲後的人生還能有多少發展,這個關鍵在於三十九歲前的人生究竟儲存下了多少資產。許多人以為,比起三十九歲前的人生,三十九歲後的人生「應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品質下降吧」。然而,事實卻是相反的,在完成某一階段之後,接下來設定的目標應該是更上層級的。
因此,提升自我的價值,不斷追求工作的樂趣,擁有自我的目標,那麼人生不管活到什麼歲數,仍是大有可為。三十九歲後的人生,應該是充分發揮之前所儲存積蓄的能力,所以在「三十九歲生日」之前應該做的事,實在是太多了。


【75個道理,你想通了嗎?】

第一章 人生不只一回

39歲後的人生還能有多少發展,這個關鍵在於39歲前的人生究竟儲存下了多少資產。
 
1 預先準備三十九歲後的人生
2 成為百億圓超級上班族
3 與其找尋喜歡的工作,不如喜歡目前的工作
4 在小公司累積大經驗
5 別讓大企業埋沒了你的才能
6 與其惶惶不安,不如迎向挑戰
7 二十八歲是最初的分歧點
8 每個世代的努力目標之一:二十歲世代是記憶力
9 每個世代的努力目標之二:三十歲世代是創造力
10 每個世代的努力目標之三:四十歲世代是判斷力 
11 成為一個能夠表達內心想法的人
12 回到原點,培養零基思考
13 開拓自我,沒有不可能的事
14 打破常識,逆向思考
15 必須養成儲蓄的習慣
16 摒除趁著年輕及早擁有房子的觀念
17 堅定毅力就能超脫困境
18 自認悲慘等於宣佈失敗
19 順境逆境都要往前邁進

第二章 你具有擔保的價值嗎? 

第二階段的人生,就是為了充分發揮前半場所儲存積蓄的能力。

20 幫助別人就能喜歡自己
21 養成正確的正向思考 
22 盡心盡力,三個月的約定
23 強出頭才容易拔得頭籌 
24 五大原則,提升自我形象
25 不再仰賴說明書
26 大事宜輕,小事宜重
27 學習語言,不需要勉強
28 關掉手機,學會一個人獨處
29 捨棄名聲追求實際成果的新勢力
30 學習成功經驗的失敗之處
31 「超越失敗的人」就是成功者
32 用「混蛋名冊」維持良好人際
33 不斷追求工作的樂趣
34 「做得太過」總比「不做」來得好
35 模倣進而學習,變成你想要的那種人
36 盡快能夠獨當一面
37 成為具有擔保價值的員工
38 不務正業正是明日之星
39 正統就是堅持到底的異端

第三章 不自滿,才能大步向前

「應該安於現狀,還是應該考慮其他的轉機呢?」每個人會有如此的迷惘吧。

40 做任何事都不要與他人比較
41 自立更生擁有更多助力
42 不要輕易心滿意足
43 決定的事,絕不半途而廢
44 少一點主張,多一點行動
45 問題意識幫助取得資訊情報
46 養成認同對方的習慣
47 「至少沒有失敗」遠勝於「贏得勝利」
48 絕對不泡進溫水的澡堂
49 成為提案型人物
50 培養提出疑問的能力
51 拓展人脈,與不同世界的人交往
52 從自己的國家到國際的舞台
53 喚回童心的創造力
54 不灰心,努力做好不重要的工作
55 隨時做好轉職的準備
56 沒有嘗試就不要輕言放棄
57 「不放棄」就是一種才能

第四章  將目標設定在更高的層級

如果下次的生日就是四十歲了,還有什麼是你還沒想透徹的事呢?

58 「人財」比「人才」更重要
59 成為危機時可以被信賴的人
60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61 不要違抗時代的演變
62 今後是「推理力」揚眉吐氣的時代
63 「巧而慢」不如「拙而速」
64 隱藏自己努力的樣子
65 保持輕鬆自在的「自我方程式」
66閱讀是一生的良友
67 擁有不受人打擾的秘密空間
68 召喚幸運的說話方式
69 成為笑顏常開的人
70 你能收到幾封親手寫的賀年卡 
71 無論如何就是擁有自我的目標
72 以不樹敵為原則
73 試著體驗些許奢華
74 能看見看不到的問題點
75 目標設定在更高的層級 

 
作 者 簡 介  川北義則

1935年,生於大阪。1958年,於慶應義熟大學經濟學部畢業後,進入東京體育新聞報社,歷任文化部長、出版部部長。1977年離職,成立日本創造社,目前為出版企劃、生活經濟評論家,並發表文章於報紙、雜誌等,也進行演講。
主要的著作有《人生‧發現其樂趣的方法》、《現在不被看好,但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四十歲開始發展的人,四十歲停滯不前的人》、《永遠保持逆向思考》、《最重要的生活態度』(以上,PHP研究所出版)、《鎖定中老年層客群!》、《人口遞減的時代 熱賣商品 滯銷商品》(以上,鑽石社出版)等
e-mail:ykawakita@nifty.com

譯 者 簡 介 陳柏瑤

畢業於日本女子大學,主修服裝歷史。害怕講大道理的人與書。譯有《吃香喝辣在韓國》、《環遊世界一周》、《友和&繪里的607天蜜月旅行》、《大人的雜貨DIY》等書。


文章試讀

二十八歲是最初的分歧點

為何在二十八歲換工作的人特別多?

在邁入三十歲前的這個年紀,已經脫離了學生時代的青澀,也逐漸開始成為深受肯定認同的社會人。

此外,在社會或許累積了五、六年的工作經歷,也不知不覺開始懂得了人情世事或自己想做的事。

在進入三十歲的關卡之際,總會想著「自己的人生該如何繼續下去」。

剛畢業而進入專門建造公寓的建設公司的S,五年來歷經了六件公寓建設相關的企劃案。

其中五件是在上司的指派下工作,第六件則是自己驅動規劃的。這樣的經驗,無疑讓自己增加了自信。

不過,也產生了不安。「再這樣下去,自己恐怕會成為只懂得建造公寓的人吧?」

儘管目前在建設公寓的專業領域上表現優異,但未來又該如何呢?若想要再不動產業界立足,是否必須擁有更豐富的經歷呢?然而,目前的公司似乎已經無法提供其他工作經歷的機會。

「是不是該換工作了?」

S想著,五年前的自己尚懵懵懂懂,但如今卻擁有了銷售公寓的經驗,無論身處何處早已具備了即戰的能力,也許可以找到其他的公司,一邊運用目前的經歷,又能累積新的經歷。

S暗地尋找新的工作,終於跳槽到企業規模較小,但逐漸展露頭角的建築設計事務所。

在那裡,從商業大樓的開發到招商都必須經歷參予,身為不動產業界的一員,無疑是最佳累積經驗的場所。

我認為S的決定是正確的。僅是累積了販售公寓的經驗,對於業界的專家來說就如同初生之犢。也許有人認為,「再堅持一下也不嫌太遲」。

但是,期待累積各種經歷的人,還是趁著年輕時轉換工作。原則上,就期待多學習各種經驗以求獲得肯定的人來說,二十八歲似乎還稍嫌太遲。

年過三十歲後,儘管即戰的能力倍增,但累積新經驗的機會卻頓時減少。再加上自己保守的心態,恐怕是不容易有所變動。

換句話說,二十八歲是人生最早遇到的重大分歧點,這個時期對於自我人生的規劃,著實影響著未來。以為自己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反而鬆懈自我,或是學著前輩得過且過,可以預見未來恐怕是黯淡無光了。

每個世代的努力目標之一:二十歲世代是記憶力

人類的腦,實在很了不得,看過的事物、經歷過的事物,絕對是忘不了的。總之,記憶力是相當卓越的。

記憶是由腦的海馬腦區所控制,然後儲存在記憶庫裡。因此,年輕時盡量可能接觸各種事物,以增加記憶的容量。

有時,與其在意結果,還不如親自力行。但不是如同風平浪靜般毫無影響力的行動,而是要讓周圍的人都覺得「這個傢伙根本太自以為是了」,才是恰得其分。

被認為自以為是的生活態度,儘管會遭致討厭或引來紛爭,但卻意外地也能受到支持與擁護。而那些種種的經驗,最後都會變成記憶留存起來。

同時,充實自我的學識也是重要的,應盡量努力學習基本的教養。「有幫助嗎?」、「有必要嗎?」不要對任何事太早下任何定論,就是把一切當作是經驗,不要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

電腦隨著記憶體的容量的不同,作業系統也有所不同。當記憶容量不足時,也只能做些符合其容量的工作。

有這樣的故事。某個笨蛋小偷偷了東西去賣,賣得了一百日圓歡喜而歸。同伴嘲笑說:「不過是一百日圓,沒賣個一千日圓,有什麼好高興的!」小偷才恍然大悟說:「什麼,原來還有比百更多的數字啊!」


不趁著年輕時提升自己的記憶容量,就會變得與那位小偷一樣,縱使努力拼命,卻也逃脫不了記憶容量的差異。每個人的腦部結構皆大同小異,但差別就在於容量的差異問題。


提到這個話題,肯定有人會辯解「我的記憶力本來就不太好」。其實,這裡所謂的記憶,與自覺性的記憶是不同的。

容量性的記憶就如同攝影機拍攝到的光景,是收納在腦部,在意識上雖不記得全部的細節,但其實都已經刻印在腦裡了。為了保存這樣的記憶,從二十歲開始就要讓腦部持續保持猶如攝影機般的運作。

每個世代的努力目標之二:三十歲世代是創造力

記憶量再豐富,如果不能充分利用也是徒然。二十歲世代所儲存的記憶,真正能運用在工作上,恐怕得等到三十歲世代時,因為那時才能經手到工作的本質。除了所謂的天才之外,對於一般人而言,三十歲世代是人生最初的創造時期。

在工作方面,由於累積了相當的經驗,漸漸期待享有自己的成就。過去吸收了上司或前輩的教導,如今終於可以獨當一面。此時,該如何發揮創造力,才能贏得眾人的賞識呢?

我個人認為,有兩大原則。

第一,「具有問題意識」,不要做個被動的人,應該自我對事物持有問題意識。

例如,對於自己目前所處理的工作,未感覺到任何問題點,僅是依循習得的方式認真去做,也沒有遇到任何問題且進展順利。但是,這樣的情況卻往往會令人陷入最糟的境地。

「最佳的時刻才會萌發出最糟的種子」,所以,當萬事順暢時,必須事先思考到「沒有問題就是所謂的問題」,總之,就是要具備問題意識。而這也是發揮創造力的前提,在產生問題意識的同時,必然會激發出創意火花。

第二,「保持行動力」。有人問我:「通常在什麼時候會出現創意的靈感?」我的回答是,就是處在行動中,創意的靈感通常會出現在無意識的行動裡。

任職於企劃公司的朋友,某次在八重洲書店的轉角處,突然猶如靈光乍現般想出了某個企劃的大綱;所以,走路也能激盪出創造力。聽說,牛頓也是在散步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龐大的資料存在腦部的記憶倉庫裡,隨時具備問題意識,因而不斷思考的結果,記憶庫裡的資料就會被提出來運用,腦部也猶如網路化般暢通無阻。所以,瞬間的創意乍現,需要的就是身體的律動。

許多在三十歲世代即擁有傲人成績的人,多半是具備著問題意識,以及善用二十歲世代所積存的記憶情報。當然,促發創意的還有積極的行動力。通常,人們的創造力是在三十歲世代發揮到極致的。


每個世代的努力目標之三:四十歲世代是判斷力
 
二十歲世代時,縱使被認為狂妄自大,也要有體驗各種經驗的渴求,以提升腦部的記憶容量。而後,在三十歲世代時要具備問題意識,以發揮創造力。如果能做到這些,必定能獲得相當的評價,也建立起自我的存在價值。那麼,四十歲世代時,又該具備什麼樣的努力目標呢?

我認為,四十歲世代時最需要的是判斷力。所謂的判斷力,就是「認識」、「評價」、「決斷」事物的能力,不過也同時意味著,「如何將不尋常轉換為尋常的能力」。四十歲世代需要面臨種種的判斷與決策,所以應該磨練自己的判斷力。

究竟該如何磨練自己的判斷力呢?首先要培養選擇的能力,所謂的判斷,就是要從迷惘中做出抉擇。

當猶豫不決,卻又必須做出決定時,就必須仰賴判斷力。

有人覺得「自己缺乏判斷力」或「難以做出決策」。但其實只要培養選擇的能力即可,藉由選擇的過程中,再磨練自己的判斷能力。

所謂的選擇,就好像「不是這個、就是那個」,類似電腦的二進法。電腦是採用0與1的二進法,但卻發揮出驚人的運作,不過,與選擇相較起來,最困難的還是判斷能力。

因為,人類的情緒或情感,是無法以0或1來替代的。所以,電腦有所謂的極限,人類也會隨著情緒或情感的影響,而喪失了判斷力。

但人類的選擇則能補強兩者的缺點。不過,在面臨被迫選擇時,往往是帶著情緒或情感的,在那樣的情況下,則可能做出不得已的選擇。所以,累積選擇的經驗,避免受到自己的情緒或情感的影響,應該能漸漸做出自己所願意接受的選擇。

四十歲世代在面臨眾多的選擇時,如何將自己的人生引導通往更充實的方向呢?雖然孔子說過「四十而不惑」,但身在長壽的時代,或許人生是二期耕作地的概念更能符合目前社會的型態。

就各種層面來說,四十歲世代正是面臨「重大決斷」的世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太雅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